【跨越重洋】柏林工业大学短期交流体验

  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我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进行一项课题组的研究合作课题。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是德国最大的城市兼首都。柏林的魅力在于丰富的历史和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尽管柏林这个城市外表看起来老旧,却处处体现着它的历史和韵味。柏林工业大学是德国第一所工业大学,德国的九大理工大学之一,这里曾培养出数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及新中国的十多位院士学者。 

  初到德国,四处都是德语标注的指示牌,价格牌和地名,对于刚从国内过来且不会德语的学生来说,生活尤其不方便,经过半个月的逐渐熟悉,我最终能通过手机地图和德语字典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德国的物价低廉,基本与国内物价持平或略高一点,但是交通费却是国内的十多倍。 

  德国的冬天是会使人忧郁的季节,每天日照时间不足7小时,且总是下着雪或毛毛雨,心情很容易被这样的天气感染变得忧郁。这几个月第一次离开家庭和集体一个人住,突然衣食住行都成了需要操心的事情。自己一件件去办大大小小的事情,从一个人都不认识到建立起一个全新的生活圈,让这里成为我毫不犹豫称为家的一个地方,我觉得这是这次交流最有意思的地方。 

  德国民族的严谨做事风格全球闻名。德国的各项制度建设完善,大到社保制度,小到垃圾分类,处处都体现了这个民族高度的自制力和执行力。就拿垃圾分类来说,每个住所门前都放着不同颜色盖子的垃圾箱,分类堆放塑料、纸质和不能回收的杂物,如果不按规定放置,环卫人员有权不进行打扫并给予罚款。正是在这种严厉的制度约束下,德国人也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为后期的处理工作提供了不少方便。另一个例子是红绿灯的遵守情况,尽管在全世界都有红绿灯的设置,但执行情况一定是千差万别,德国是我看到执行得最好的国家。晚上十一二点车辆行人都严格按照规定走或停。在汽车和行人同时通过时,汽车总会提早停下,挥手谦让行人。 

  德国人爱学习爱看书,无论在公交车、地铁或者城轨总能看到很多人捧着纸质书或报纸阅读,在现今智能电子产品发达的时代,这一场景十分罕见。德国人不追捧新电子产品,总能看到很多人还有使用数年前的非智能手机。都说德国的图书馆数量是世界之最,而且德国人喜欢泡图书馆,这点一点不假。我所在的柏林工业大学富盛名,同学们除了上课,待的时间最长的就是图书馆了。 

  实验室的所有物品分类合理摆放整齐,作为新到实验室的我总能在几分钟内找到我需要的实验用品。实验室涉及的所有废品处理严格,纸品,废玻璃,塑料严格分类丢弃。柏林的科研人员工作娱乐两不误,一周的工作时间约40小时,对比国内大部分实验室长则60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他们的成果却比我们有过之无不及。与国内实验室不同的是,这边的科研人员十分注重合作,课题组与课题组之间,课题组之间的不同成员合作紧密,这是他们能短时间能攻破、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 

  回来后时常想起在德国的美好时光,感谢课题组和纳米中心给我这样的交流机会希望自己能够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学以致用,也非常愿意与大家分享心得,共同进步! 

  柏林工业大学标志性大楼 

  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附件下载: